近年来,和平街道朝阳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导向,创新“社区合伙人”合作模式,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,累计聚集各类“社区合伙人”队伍12支,服务社区居民6800余人次,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高度。
一是把脉需求,统筹资源,推进供需对接“清单化”
1.深挖居民需求清单
针对社区服务力量不均衡、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,朝阳社区党组织聚焦居民最关注的生活、养老、医疗等需求,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、微信群征求意见等,摸清居民急难愁盼问题,并针对需求,实现社区内能人骨干“全参与”、党员作用“全发挥”。今年已完成一次全覆盖走访,填报走访记录1291条。
2.梳理社区空间清单
以社区资源吸引服务居民的社会资源,先后打造“友邻中心”“民族团结代办站”“睦邻广场”“连心廊亭”等空闲场所、临街阵地等9处,为“社区合伙人”提供空间等资源支持,引导合伙人为居民提供专业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服务,有效弥补社区工作的服务缺口,提升组团式服务的动能,拓宽为民服务的空间。
3.统筹优质资源清单
社区向辖区共驻共建单位、“两新”组织、志愿团队、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发出合作邀请,遴选建立优质资源清单,截至目前,已有17个商家、5个社会组织、13个共建单位以“社区合伙人”身份参与社区治理,共同推进服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。
二是完善流程,创新机制,推进治理主体“多元化”
1.创新合伙思路
以“社区合伙人”行动为引领,动员、挖掘、吸引、整合社区治理骨干、党员居民、共建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,以社区自治项目为主要抓手,推进组团式开展自治培训和实地实践,让全员实现共同参与、共同营造、共同享有的全过程社区治理体验,确保“社区合伙人”模式具有创新性、开拓性。
2.优化合伙流程
结合辖区各类资源禀赋,划分机关、企事业、商企、社群、个体5种合伙类型,按照合伙人的专业优势,明确基本原则、权利义务,完善准入、退出机制,全流程推进“社区合伙人”规范有序发展,增强合伙人持续服务的机制保障,不断释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红利。
3.完善监管机制
明确服务内容,约束负面行为,实行台账管理。定期对社区合伙人工作情况进行评估,邀请社区居民进行民主评议,表彰居民认可的金牌合伙人;对居民不认可,测评不达标的合伙人及时清退,实现有序进退,形成良性运转,推动“社区合伙人”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三是凝聚合力,激发动力,推进服务群众“精准化”
1.社群共谋优服务
通过“外引内培”壮大社区“朋友圈”,构建商圈共融、商企共益、商居共治良好格局。截至目前,共成立公益服务队伍10余支,“惠老助餐”“医心为民”“博爱家园”“锋巢服务站”等11个志愿服务项目,深受党员群众喜爱,构建系列特色自治项目矩阵。
2.居民共商解民忧
健全“社区合伙人”常态化参与式协商议事制度,邀请党员代表、楼组长、居民骨干积极参与矛盾调解等各项工作,形成“发现问题—议事协商—解决问题”的闭环机制,建立了“逢四说事”“朝阳‘议’站”等协商议事品牌,先后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6件。
3.警社共建促发展
社区党委与雷锋派出所结对共建,并将民族团结代办站作为相应片区的社区治理平台,形成“联勤警务站”协同合作的运行模式。警社双方以理论培训、实操指导、规划定位、警务前置等资源赋能双方“合作精进”,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疑难杂症,充盈基层治理结构。